今天分享的内容是来自飞秒常识网小编的整理,以下是关于投诚是什么意思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用!
投诚是什么意思1
1949年1月21日国民党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邓宝珊代表总司令傅作义与解放军代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达成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次日北平傅作义所部25万守军按协议陆续撤出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当时的电影资料记录下了两支军队交接城防的镜头:进城的部队是从塞外浩浩荡荡入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出城的部队正是傅作义麾下的25万北平守军。
傅作义率部起义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从而使古都得以完好无损保留下来。1949年9月27日北平改名为北京并被定为新中国的首都。解放战争期间不少国民党将领在大势所趋的背景下选择站到广大人民群众一边率部起义:在朝鲜战场上屡建奇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就是由1948年10月17日起义的原国民党滇系第60军改编而来。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海军将领林遵毅然率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起义。
1949年8月湖南籍国民党高级将领程潜与陈明仁宣布通电起义促成了湖南和平解放。1949年9月25~26日国民党军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和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通电率所部起义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解放。其实在解放战争中除了常听到有某某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之外也常能听到某国民党部队向人民解放军投诚、投降。那么起义、投诚、投降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表面上看起义、投诚、投降这三种情况都是国民党军队脱离原来那个反革命阵营投入到我军这边。不过这三种情况其实还是有着不小的区别,所以我军针对起义人员、投诚人员、投降人员的待遇也不一样。首先我们说“起义”这个词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某个阶级阶层为推翻另外一个阶级阶层的政权而发动的暴动;二是指反动集团的部分武装力量或个别军人背叛所属的集团投奔革命队伍。
中国历史上的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黄巢起义就是为推翻当时的统治政权而发起的暴动。国民党军队投奔到我军阵营的起义显然不是指的这种意思。这种起义实际上指的是国民党的某些部队脱离原来的反革命阵营站到广大人民群众这边。这是基于我党我军是革命的一方、国民党政权是反革命的一方而言的,所以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站到人民群众这边是正义的。
北平、湖南、新疆等地的和平解放都是由于国民党军队的起义所促成的。这在客观上推动了祖国解放的进程,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也减少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伤害。当然这是基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而言的,而当时的国民党政权绝不会把傅作义、林遵、程潜等人的行为说成是起义。可能有人会觉得投诚、投降不也是放下武器转投到我军阵营吗?那么投诚、投降和起义的区别何在呢?
主动接洽、不放一枪一炮是对起义最基本的定性。不管以前双方有没有发生过交火事件,但从主动接洽倒戈开始不放一枪一炮是最起码的底线。当然如果是双方为了掩人耳目故意演双簧的话则另当别论。除了这种双方事先约定好故意展开的军事行动之外起义方不得对接受起义方主动发起军事行动。发动长沙起义促成湖南和平解放的程潜和陈明仁在过去曾与红军乃至解放军都打过仗的。
不过这些都是发生在主动接洽起义之前的事。这二人在与我军谈判接触后没再主动发起过军事行动,而是主动放下武器接受解放军的改编,所以我军认定他们的行为是率部起义。反过来说如果不是主动放下武器接受我军的改编,而是负隅顽抗之后被我军俘虏而被动放下武器就叫投降。所谓投诚则是介于起义与投降之间的一种情况。我们这里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投诚。
辽沈战役期间沈阳、锦州接连被解放军攻克后长春就成了一座孤城。国民党军长春守将郑洞国在与解放军交火接连失利之后将全部兵力收缩到长春城内。后来解放军对郑洞国晓以大义之下促使他最终放下了武器。郑洞国不是像傅作义、林遵、程潜等人那样主动与我军谈判接触的,但也不是负隅顽抗后最终被我军俘获的,而是在我军的宣传攻势下认清现实放下武器的。
郑洞国的这种行为就叫投诚。简单来说所谓起义是在战斗还没开打或刚刚开打、还没遭到重创的时候就主动放下武器,投诚是在遭受一定打击后尚未完全失去抵抗能力时主动放下武器,而投降则是在兵败被俘以后不得不被动交出武器。正因为起义、投诚、投降这三种情况存在区别,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对起义人员、投诚人员、投降人员所给予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
发动长沙起义的国军将领陈明仁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了开国上将军衔,而当初他在率部起义时的军衔是陆军中将。尽管长沙起义后陈明仁指挥的第一兵团各部队先后叛逃了40000余人,但仍被改编为四野第21兵团(后来缩编为第55军),还被四野首长亲自授予了兵团旗帜。新疆的陶峙岳、绥远的董其武这两位国军将领在率部起义后所指挥的部队也都被改编为解放军的兵团建制。
曾泽生率领的国民党滇系第60军在长春起义后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1950年10月25至26日第50军奉命渡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第50军在汉江南北两岸在缺武器、缺食物的极端恶劣环境中顽强阻击敌军50个昼夜,因其悲壮的战况、辉煌的战绩感动了志愿军统帅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战后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对第50军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从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曾泽生等人率部起义后的经历实际上已反映出起义将领和部队的一项重要待遇:起义部队会成建制保留并授予我军的番号,指挥这支部队的军事首长也成为我军的高级将领。解放战争中起义后接受和平改编的国军官兵总数量达到了114万人。这对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加速祖国解放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对起义部队的官兵都妥善安排了工作。
相比之下对投诚和投降的国民党军队及其将领的处理就比较复杂了。这是因为所谓的“投诚”和“投降”有时其实是很难界定的。理论上说投诚应该是在我军的军事压迫下主动放下武器,而投降则是指山穷水尽的情况下被动放下武器。问题在于该如何判断对方在放下武器时是不是已山穷水尽呢?事实上当年确实就出现过一些国民党部队一开始企图负隅顽抗,可到后来发现打不过又请求“投诚”的。
这时怎么判断对方是否已失去抵抗能力?怎么判断他放下武器是主动还是被动?其实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难以判断的,所以有时需要由野司甚至请示西柏坡来决定。投诚部队一般不会保留建制,但原有的军官和士兵经过教育和改造后会打散原有的编制补充到解放军中。至于投降的部队其实跟兵败被俘没啥区别:像宋希濂、陈长捷等人就直接进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
当年西南军区曾专门下发文件提出:起义部队团以上军官尽量安插留用,团以下的则更为宽松;投诚部队军官调训、士兵收枪,经过思想教育后再行分配。至于投降部队说得直白些本来就是俘虏,所以对他们只要按我军优待俘虏的纪律不虐待他们即可,但不会像对待起义部队、投诚部队给提供安排工作之类的优待政策。有些投降的国军将领还要进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
投诚是什么意思2
文/孤寂寒光
我们看我军历史会发现一个事情,经常会出现“起义”、“投诚”、“投降”三个词语。这三个词会让人觉得迷茫,不就是投降吗?怎么还这么多讲究。这个讲究还真的多,虽然最后都是投入我党的怀抱,过程和待遇那都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看看“长春战役”,就比较明确的说明了“起义”、“投诚”、“投降”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待遇真的是天差地别。
说到长春,还是当年1946年的事情。苏联人把外强中干的关东军打趴下后就占领了东北全境。之后,国共和谈,长春几经易手。后来四平一战,林彪刚刚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不是蒋介石手下三个美械师新一军、新六军、以及陈明仁的71军的对手。在损失八千多人后,四平失守,长春也顺势被国民党占领。
▲孙立人
时间过得飞快,没过今年的光景,1948年当东北民主联军改名叫东北野战军的时候,国民党已经是大势已去,我军将长春团团围住。在最后的“长春战役”中,滇军的60军“起义”,作为中央军的新编第七军“投降”,而最后郑洞国的直属第一兵团司令部做了最后的顽抗。在一番战斗后,第一兵团司令部无奈只得投降。
虽然随着“辽沈战役”国民党的大势已去,长春战役并不算一场很大的战役,但是这里面三支部队及其长官的待遇可是有天差地别的。“长春战役”并不是一个很有内容的战役,基本就是作为地方部队的滇军60军思想觉悟没有中央军那么高。在长春长期围城,辽宁地区守军被消灭,长春已成孤城的情况下,滇军60军就发动了“起义”。60军军长曾泽生将部队开出城外,交出所有阵地接受我军改编。而随后国民党中央军的新七军和第一兵团司令部就被包围了。包围后,新七军“投诚”,只剩下司令部负隅顽抗。由于这已经是场没有希望的战斗,很快第一兵团司令部直属部队就投降了。我们看看接下来几位主官的待遇。
这位滇军长官曾泽生待遇不一般,滇军第60军被改编为我军第50军。曾泽生任50军军长,可以说级别不变。其率领的滇军60军参加了解放军南下解放全中国的战役,而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继续担任50军军长职务,1955年获一级解放勋章。投诚的新七军,也还好,其军长李鸿变成了“闲云野鹤”。其实李鸿也算是一位悍将,是孙立人新一军下的38师师长,跟孙立人关系不错,前身是宋子文的税警总团。在1949年6月回到了湖南老家,之后又跟孙立人一起经由香港去了台湾。而他的新七军被编进了我们解放军的队伍里。
▲郑洞国
最后就是投降了,投降后的队伍是要接受思想教育才能被改编或者回家的。而其长官郑洞国在国民党将领中还算是待遇比较好的,很多国民党将领都是在战犯管理所度日的。综上,“起义”的待遇最高,“投诚”的可以任闲职,最后“投降”的是因为不得已才放下武器,自然待遇最低。
投诚是什么意思3
R
【溶化 熔化 融化】都指固体化开,变为液体。“溶化”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也指冰、雪、霜等化为水,在这个意义上,与“融化”可通用。“熔化”指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化为液体。“融化”一般指冰、雪、霜等化成水。
【蹂躏 践踏】都有用暴力摧残破坏的意思。“蹂躏”指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践踏”指用暴力进行摧残。
【软弱 懦弱】“软弱”指缺乏力气,例如“身体软弱”;也指不坚强,例如“软弱无能”。“懦弱”指没有勇气,胆小怕事,一般形容人的意志、性格。
S
【闪烁 闪耀】“闪烁”:①形容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例如“天上闪烁着星星”;②说话稍微露出一点儿想法,但不肯说明确,吞吞吐吐,例如“闪烁其词”。“闪耀”形容光彩耀眼,例如“塔顶闪耀着金光”。
【商量 商榷 协商】“商量”常用于口语,多指就一般问题交换意见,可重叠成“商量商量”,例如“我和朋友商量一件事”。“商榷”,含有尊敬、客气的色彩,常用于书面语,多指商讨学术问题,也指其他需慎重研究的重大问题,例如“具体方案还要再商榷”。“协商”着重指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多指重大的、特别是具有社会性或国际性的问题,一般有庄重色彩,例如“通过友好的协商,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
【奢华 繁华】“奢华”表示“奢侈豪华”,现在多形容有钱人的生活,也形容爱慕虚荣的人所渴望的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繁华”指(城镇、街市)繁荣热闹。
【审视 审查】“审视”指仔细看,例如“审视图纸”。“审查”指检査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多指计划、提案、著作、个人的资历等,例如“审查提案”。
【施行 实行】“施行”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执行,例如“《广告法》从即日起施行”。“实行”指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例如“实行责任制”。
【时势 时事】“时势”指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例如“时势变了,政策也应该变”。“时事”指最近一段时间的国内外大事,例如“时事报告”。
【实力 势力 势利】“实力”即实在的力量,多指军事或经济方面,例如“经济实力雄厚”。“势力”指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例如“保守势力”。“势利”指看财产、地位分别对待人的表现,含贬义,例如“势利小人”。
【适合 适应】“适合”指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例如“工作适合”。“适应”侧重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例如“适应环境”。
【受权 授权】“受权”指接受委托行使做某事的权力,例如“新华社受权发表声明”。“授权”指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例如“授权于个人”。
【熟练 纯熟 娴熟】都有技术不生疏的意思。“熟练”指工作、动作等因常做而有经验,多用于口语。“纯熟”指熟练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娴熟”多用于书面语,指熟练到轻松优雅的地步。
【熟悉 熟习】都有不生疏的意思。“熟悉”指知道得很详细,了解得很清楚,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例如“熟悉群众的情况,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熟习”指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常用于技术或学问等,例如“要熟习其中的技艺,做一个内行”。
【束缚 约束】都有使之受到限制的意思。“束缚”指使受到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语义较重。“约束”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语义较轻。
【树立 竖立】“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例如“树立榜样”。“竖立”指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例如“操场上竖立着一根旗杆”。
【搜集 收集】“搜集”指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一般指较隐蔽、不易得到的东西,例如“搜集和整理文化遗产”。“收集”指使聚集在一起,例如“收集废品”。
T
【题材 体裁】都与文学作品有关。“题材”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例如“文学作品的题材很广”。“体裁”指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如根据作品语言是否押韵可分为韵文和散文,根据文学作品在形象塑造、体制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题名 提名】“题名”可做动词,指为留纪念或表示表扬而写上姓名,例如“金榜题名”;也可做名词,指为留纪念而写上的姓名,例如“做了题名”。“提名”指在评选或选举前提出有当选可能的人或事物名称,例如“候选人应由群众代表提名”。
【投降 投诚】“投降”指停止对抗,向对方屈服,其对象既可以是正义的一方,也可以是非正义的一方,例如“缴械投降”。“投诚”指敌人、叛军等归附,其对象应是正义的一方。
【推脱 推托】“推脱”指推卸,例如“推脱责任”。“推托”指借故拒绝,例如“他推托病了,不肯来”。
【退化 蜕化】“退化”:①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例如“一类种子种植时间久了就容易退化”;②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例如“他的学习能力逐渐退化”。“蜕化”指虫类脱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多指腐化堕落,例如“这个干部贪污受贿,最后蜕化为人民的敌人”。
W
【顽强 顽固 固执】“顽强”指坚强、强硬,例如“顽强的斗争”。“顽固”指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例如“顽固守旧”;也指在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例如“顽固分子”;还指不易制服或改变,例如“这种病很顽固,要根治不容易”。“固执”指性情或态度古板执着,不肯变通,例如“固执己见”。
【枉然 惘然】“枉然”指得不到任何收获,白费力气,例如“平时不好好学习,临近考试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惘然”指失意的样子,或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例如“惘然若失”。
【妄想 梦想】“妄想”是贬义词,常与“痴心”搭配。“梦想”是中性词。“妄想”的内容是不能实现的,而“梦想”的内容有时是可以实现的。
【违反 违犯】“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则、规程等,例如“这个大桥的设计方案违反了桥梁建筑的基本原则”。“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律等,例如“违犯法律就要受到制裁”。
【污蔑 诬蔑】都有“说别人坏话,恶意攻击他人,败坏他人名誉”的意思,都是贬义词。“污蔑”侧重于硬使他人带上污点或显得卑污。“诬蔑”侧重于无中生有地捏造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