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内容是来自宝贝网小编的整理,以下是关于育儿路上如何持续保持耐心?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用!
耐心?耐心是育儿路上的最大考验了[捂脸][捂脸]就拿我家举例,只要她一个问题问上我几遍,我就有点不耐烦了!无缘无故哭闹,我也很抓狂!耐心真的是太难了!这个只能靠我们自己控制情绪了,尽量保持冷静!
除非性子生来就极其淡定稳重(地球上这样的人并不多),否则没有父母能完全扛得住孩子的吵闹,可以做到从不发脾气,持续保持耐心的。
可是养育孩子,又要求父母必须有耐心。因为没有耐心,就意味着父母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要么选择不管、不理,要么选择情绪暴力。这两种结果给孩子的伤害都是显而易见的。前者的冷漠会让孩子感受不到关爱,日后也缺乏爱人的能力。后者的暴力让孩子要么学会以暴制暴,要么只会畏惧,退缩。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心理学上也认为,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
所以不管孩子有多少作妖的画面来刺激我们,也不管要持续保持耐心的挑战有多大,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为了生活越来越美好,我们都必须得学会去克制。
1、给自己一个缓冲时间
当孩子惹你生气时,我们一定要告诉自己,最好不要在气头上做事,也不要在气头上说话。因为一个失去冷静的人,很可能做的事和说的话都会适得其反。而且事实上,大多数时候,等我们冷静三五分钟后,我们会发现刚刚特别生气的事,其实并不是一件多大的事。甚至还会想起,小时候的我们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2、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孩子和大人的思维不一样,很多事情,我们应该先听听孩子的心思和想法,或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比如,有次我特别累,交代三岁的女儿自己安静点,我在沙发上稍微眯会。结果没过一会,我就听到餐厅摔碎杯子的声音。那时我特别生气,跑过去刚准备张口训她。但见到她泪眼婆娑,我于心不忍,蹲下去问她为什么这么调皮,杯子不能玩的。女儿委屈地说:“妈妈,我只是想给你端水喝。”
所以,孩子有时真的只是好心做坏事,或是因为知识有限,不知道会造成恶劣的后果。我们也“小时候”过,我们应该试着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多给孩子一点宽容和理解。
3、时刻提醒自己是孩子的镜子
从某种角度来说,父母还真的是孩子的“镜子”,不仅长相、气质遗传给了孩子,就是为人处世的性子,也时时在影响着孩子。我们越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有出息,就越应该提醒自己,对孩子要更耐心一点。你对他耐心,他日后做人、做事也会更有耐心。
4、多看看育儿书
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也会“一叶障目”,只会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自家孩子的缺点。这种不平衡的心理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没有耐心。这个时候,看育儿书,就是持续供应给我们耐心的最佳来源地。
因为,育儿书,不仅会教你如何和孩子做有效的沟通,如何保持耐心?还会举很多例子,告诉你别人家的孩子,也有让人抓狂的时候。只是经过他们适当的化解后,让人抓狂的孩子才转变成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生于谁,生于哪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作为父母,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来教育和培养孩子。
5、多和优秀的父母沟通学习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多和优秀的父母沟通学习,我们很多育儿思想和观念也会变得越来开明。有了先进开明的思想和观念做铺垫,对孩子的耐心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持久。
养育孩子,是一个繁杂又冗长的过程,不仅需要父母付出财力、精力,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心、耐心。只有这样情绪积极向上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感觉到幸福,也才能让孩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且在社交能力和学业成绩上都朝着正面的趋势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关注@育儿有故事,每天将为您分享更多实用有效的育儿经验、育儿知识,助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当父母容易,做父母难!
育儿路上,父母应该明白我们是要赢得孩子使之一起合作,而不是赢了孩子。强烈推荐父母阅读《父母挑战》这本书,这本书作为一本教育父母这个教育者的书,从心理学方面剖析父母和孩子,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处境,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处境,了解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还介绍了儿童训练中的错误方法。
了解了这些知识,父母就会对自己和孩子有更全面的了解,当孩子出现问题,父母知道孩子无非是为了追求价值感和归属感,父母就可以“对症下药”,有把握,有信心处理好孩子的问题,不焦虑,不担心,保持耐心。
第一、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第二、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宽恕;感同身受,如果告诉孩子你曾经也经历过类似事情,有过类似感受,效果更好;
第三、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孩子就会愿意听你说;
第四、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追究孩子为什么犯错误,试问孩子怎样避免以后类似事情发生或者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第一,当孩子出现问题,父母不可避免会出现烦恼,恼怒,生气等情绪,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家离开现场到另一个房间,当自己好一点,等待情绪平复了再出现;
第二,当孩子出现问题,让父母感到不舒服,可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心情:“你这样做蛋糕感到不舒服,难受”;此时想到孩子的优点也会让人舒服一些;
第三,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无非是为了寻找价值感和归属感,父母应该读懂不当行为背后的语言: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
第四、关注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行为;
第五、不要害怕孩子犯错误,将错误当成是学习的机会。
大家好,我是一位孩子爸爸,以下是我的看法,跟大家交流学习,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1.把孩子使劲打扮,当生气的时候,看着这张脸就不生气了。
2.孩子是你要照顾的一个生命,不是全部,全部的心力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会让你失去自我
3.休息好。你的精神状态就是耐心的基础,没有这个,你的耐心就是玻璃,只是看似牢固而已。
4.真的没有耐心的时候,把你要说的话用悄悄话告诉孩子,“你要刷牙了”
5.告诉孩子你的真实情绪,命名情绪就可以让你成为你情绪的主人,来观察你的情绪;同时孩子也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你,并同时知道你现在的状态的的确确不好,必须要悠着点!
6.学习必不可少,并且是一个不可间断的过程,因为你是新手,并且一直都是,因为孩子长大的每一天对你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觉得我的回答还过得去,欢迎关注,交流探讨哦
这个可真是一个好问题啊。在这个充满焦虑感的时代,“鸡娃”、“陪作业”事故频出的一年里,“耐心”可是一个稀罕物,但也不是不能做到,需要不断修炼,“升级打怪”。
首先,我们都要认识到“生而为人”到局限性。“耐心”不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资源,相反,如果一直要有意识地动用到“耐心”,那么离“失去耐心”也就一步之遥了。如何避免“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的局面呢?以下三部曲供参考。
1、找到“失去耐心”的那个“扳机点”。也就是说,孩子做了什么?或者说当哪个场景出现的时候,就是你要“爆发”了时候。找到那个点,当它出现的时候,提示自己“板机”要不要“扣”下去。请倒数10秒,这一步至关重要,10秒数完,下丘脑的情绪控制基本上已经转为前额叶的理智控制。这10秒就是帮助我们自己的前额叶夺回大脑的控制权。
2、离开“弓拔弩张”的现场。与其僵持,不如拉开距离,各自冷静。不放心孩子成人可以轮流照看,孩子是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跟TA说:“我需要离开一会儿,平复一下我的情绪,一会儿再过来。”
3、讨论情绪,深度沟通。孩子能够辨识情绪后,可以跟TA讨论,TA的什么行为引发了你的什么感受,让你觉得你对TA会失去耐心了。TA也可以谈TA的感受,在沟通升级中,彼此理解得更深,对待彼此的耐心自然也会越来越足。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仅次于夫妻关系的重要关系,影响整个家庭的健康与和谐。愿我们都努力修炼,秉着“温柔而坚持”的态度,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