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内容是来自宝贝网小编的整理,以下是关于育儿的路上,您的烦恼是什么?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用!
我曾经是一个一线的幼儿教师,后来辞了编制成了一个全职的心理咨询师。
前段时间有一个妈妈和我分享了她最近的难题:“老师,有了孩子之后我对我老公越来越不耐烦,很多时候我觉得很多小事上他都做得不好,我觉得他根本不理解我做妈妈的辛苦,所以常常对他发脾气,但我知道这样不好,不管是对我们的关系还是对孩子都是,我很想知道我可以怎么做?”
她的提问也是我见过的很多家庭共同的烦恼,下面是我给她的回答:
在我们的人际关系里,我们可以根据要求和期望的不同水平把人际关系分成3种类型:
要求低,期望低:陌生人
要求高,期望低:朋友、同学、同事
要求高,期望高:和我们亲密的人
正因为不同的要求和期望程度,造就了我们不同人运用不同的态度。
在我们的亲密关系里,关系越是亲密,我们的期待越高,要求也越高。就像我们从来不会因为陌生人或一个普通的朋友、同学不记得我们的生日失望、生气,但如果是我们的另一半不记得我们的生日,那一定是瞬间把我们点炸。
而且在我们处理亲密关系时,我们常常有一个“应该”倾向:越是亲密的人越应该容易理解我,支持我啊!在这样一个定势前提下,我们就很容易把亲密的人的一些言行过度解读,再加上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这时候就会出现不耐烦、态度差、脾气大的回应。(回头看看你对老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应该倾向”呢?)
于是对应的解决思路就是:
1.放低期待,降低我们的期待值
哪怕是再亲密的人,也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和我们完全一致,接受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当我们的“应该”倾向时,问问自己“他们真的必须做到吗?如果他们没有做到,他们是不是可能也有自己的原因?”
2.在乎的表达方式不是愤怒而是平静地关注
和亲密的人沟通时我们也需要讲究沟通技巧,我们可以表达我们的情绪,而不是情绪化地表达,而且我想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情绪化地表示我们的在乎时,结果反而越遭。
3.多用放大美好的放大镜
亲密关系下所有的情感都有放大效应,爱与关心如此,不满、延误亦是!因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放大美好的哪些部分,这也是心理学上鼓励的“积极关注”。所以,可以回顾一下我们的生活细节,有没有什么地方是老公做得很好的,你觉得很满意的呢?
4.感到无力时,坦率承认,直接沟通
当在亲密关系里感到压力大时,坦率地接受自己并不是全能的(世界上没有全能的人),直接告诉对方,和对方一起想办法来解决。对于这点而言,我们都知道成为一个妈妈和做好一个妈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时,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深知其中的辛苦。基于性别差异和缺乏经历的原因,如果没有坦率和深刻的沟通,即便是老公也很难像我们期望的那么了解我们呢!
我是个二宝妈,大宝八岁,二宝三岁。
若是问烦恼有哪些?那还真是多,孩子每个阶段都有各个阶段的问题,而且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比如大宝学习习惯养成,刚上小学,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意味着以后他学习能否轻松,学习是否有效率等等。
比如二宝是个女孩,可是比男孩还好动,还暴脾气。我是要保持她的天性,让她快乐成长,还是纠正她的性格按照大人的意愿成长?
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也是父母的二次成长。我们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去学习去提升自己,同时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爱学习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也一定爱学习。
育儿路上最烦恼的是什么?
哈喽,大家好,我是爱上李老师。在育儿的路上,我觉得对我来说第一条的是孩子的营养问题,有营养健康饮食才有健康强壮的身体,营养的合理的膳食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等等。这些可以在营养素里面获得,也可以在饮食当中去获得。在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的饮食营养里面,最重要的是肠胃的健康,肠胃的益生菌群是良好的。那么孩子就容易吸收掉吃进去的营养。
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注意孩子的身心灵健康、心理的健康问题。
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让孩子养成一个身心灵健康心理健康的一个状态。那么这就需要父母去给予孩子细心耐心的观察呵护和培养。注重于孩子的健康的同时,更要注重孩子的情商教育。诸如领导力等等。
欢迎大家有关于孩子的情商教育问题,亲子心理问题,李老师和你一起学习。
我最烦恼的问题是。
宝宝生病了心疼。
宝宝要吃奶粉,没钱买。
宝宝长大一岁了,衣服没钱买
宝宝要上幼儿园,不知道哪家幼儿园好。
讲真,在育儿的这条路上,宝妈我一路走的跌跌撞撞。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我就有点手足无措,特担心自己照顾不好孩子的饮食。结果,你越是担心什么,生活就越给你什么困难尝尝。
于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孩子吃饭成了我,甚至是一家人的心病,妥妥吃饭困难户一枚嘛。不仅饭吃的很少,还还很慢。慢到端着一小碗饭,3个小时还没吃完是常事。
中途,也有育儿专业人士和亲朋好友给过建议说,别给孩子吃零食。现实是,我们除了必要的水果,基本没买过零食给她。再后来,又有人安慰我说:孩子上幼儿园他就知道吃了,学校活动量大。
直到上学后,老师每次的反馈都是进餐不积极,饭量小,借口上厕所不按时吃完饭。那是的心情,真的很难描述。
有时候真的很挫败,古人不都说民以食为天嘛,为啥现在的孩子连饭都不想吃了?都几次带医院去看,医生也没查出原因,就简单说鼓励孩子多吃点就行,还好不缺营养,不然更加着急上火。
就现在,每次吃饭还是一场拉锯战,每次看见别人宝宝吃嘛嘛香,我就好生羡慕...